当前位置: 首页>>研究生教学>>专业介绍>>正文
城市规划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2021年度报告
2022年04月21日 10:02  点击:[]

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2021年度

 

 

学位授予单位

名称:沈阳建筑大学

代码:10153

 

授权学科

(类别)

名称:城市规划

代码:0853

 

授权级别

R  博  士

  硕  士

 

 

202237


 

 

一、本报告的内容主要学位授权点2021年度建设发展情况的总结

二、报告撰写主要突出学位授权点建设及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总体情况,制度建设、完善和执行情况

三、本报告采取写实性描述,能用数据定量描述的,不宜定性描述。定量数据除总量外,尽可能用师均、生均或比例描述。报告中所描述的内容和数据应确属本学位点,必须真实、准确,有据可查。

四、参评博士学位授权点年度建设报告字数应在3500~4500字之间,参评硕士学位授权点年度建设报告字数应在2000~3000字之间


一、总体概况

1.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我校城乡规划学科始自 1983 年创办的城镇建设专业,2000 年获得硕士授权点,2008年被评为辽宁省重点学科,2012 年成为全国 12 所专业评估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两个层次优秀的院校之一,是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特色建设重点学科。经过三十余年的建设,已经发展成为立足辽宁、面向全国的以城乡生态规划、寒地城镇安全技术和寒地城乡空间设计为特色,建筑学、风景园林学、管理学、城市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学科,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各级各类高素质专门人才,为国家城乡建设事业和辽宁地方城乡建设及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学科建设情况

沈阳建筑大学城市规划学科立足于国家发展需求,在东北城镇群空间规划技术研究、严寒地区城市设计、东北地区村镇规划、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更新等专业领域,建立了多个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实践平台,创造了一大批对社会发展具有直接推动作用的高水平应用性学术成果。充分利用学科科研和技术优势,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各地培养大量城乡规划行业优秀技术人才,成为国内外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积极参与地方城乡规划实践工作,完成数百项工程实践和研究。积极投入服务“五大区域发展战略”、“辽西北县域经济突破”和辽宁省“乡村振兴战略”,取得了地方的高度评价与认可,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等方面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持续多年开展博士导师带领学生参与乡村振兴、社区共建等公益性服务。在国家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背景下,我校城乡规划学科培养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研究生基本情况

本学位授予点现有研究生225人,其中城市规划专业硕士学位在校生173人,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在校生42人。2021年,共招收城市规划专业硕士生55人,其中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硕士生4名;共毕业硕士研究生36人,就业率为83.3%。

4.研究生导师状况

本学科授权点师资力量雄厚,学缘结构不断优化,已经形成了一支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创新意识和科研攻关能力强、在国内外享有良好声誉的师资队伍。目前本学科共有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23人。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本学科在2021年度提升了学科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切实发挥了党建工作和党建活动的主体作用,整体成效不断彰显。涌现出一批社会公益活动先进团队与个人,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学习实践活动并获表彰。规划研究生第一党支部获得全国首批样板党支部称号、辽宁省高等学校先进党组织荣誉称号、沈阳建筑大学先进党支部。

2.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搭建“五位一体”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进一步坚定研究生理想信念,筑牢思想根基。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和创业实习基地。引导师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团队和科研训练。深入开展大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党建特色品牌志愿服务团队、“百人十村”等公益性实践项目。

3.校园文化建设

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文体活动,本届校园文化节于2021年3月至2021年11月,面向全校研究生和导师开展,包括体育竞技类、创意设计类、风采展示类等三个类别8项活动组成。

4.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努力推进日常管理服务工作与学生需要相契合,注重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严格掌握研究生疫情期间健康打卡情况、请销假情况,定期检查工作室安全、卫生情况,开展研究生入学教育等。9月上旬,研究生辅导员以寝室为单位作安全培训必要性的介绍,引导学生安全防范并学习防范措施,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提高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

 

三、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1.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

不断优化研究生课程体系,统筹考虑了本科、硕士、博士培养阶段,避免课程重复设置。将专业学位课精简合并为基础理论课程(3 门)、规划技术课(1 门)和规划设计课程(1 门),学分要求控制在 30%以内。扩大学科前沿课程、研究方法课程和跨学科选修课程的开设力度,设置了城市生态方向和区域规划方向两个限选组,开设了一批新课以充实完善原课程体系,如城乡规划前沿理论、低碳城市规划与建设、城乡规划实务等前沿类课程和城乡规划研究方法等方法类课程。

 将地域特色融入到基础理论教学中。以北方寒冷气候及工业城市的特征为条件,以区域统筹发展与城乡生态规划为导向,结合国家低碳发展战略,围绕城市化与低碳两个核心要素,建构了具有特色与优势的课程体系。包括区域发展方向的《城市与区域经济学》、《城市空间结构研究》;低碳生态方向的《城市生态与绿色建筑进展》、《生态分析与环境影响评价》;博士研究生课程《城市滨河景观规划的生态思想与实践》等。

2.导师选拔培训、师德师风建设情况

本学位授予点加强导师上岗审核和严把质量监督,对导师上岗资格进行审查。在优秀共产党员、育人模范等评优评先工作中,将师德师风作为重要的考核环节,实行师德师风不合格的一票否决制。在教师职务(职称)评审、岗位聘用等环节出台新举措、新办法,不断完善评价方法及程序。在年终考核中采取了以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为主,学院监督、教师互评三位一体的评价模式。

3.学术训练情况

邀请国内外专家做学术报告,给学生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2021年度共邀请专家学者、教授开展了50余场学术报告。辽宁省研究生“智慧人居与健康城市研究中心”面向全省及全国高校在读研究生开展第三届辽宁省”智慧人居与健康城市 AUL 创新研究竞赛”,收到省内外各大高校学生积极投稿。

4.学术交流情况

依托三个省级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由联合导师团队指导学生完成了安阳安东新区核心片区城市设计、中国陶瓷谷概念规划、天津星耀五洲城市设计、万庄新城重点区域城市设计等重要规划设计项目。依托与大连理工大学建立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校际联盟,组织联合设计工作坊。

5.研究生奖助情况 

2021年度在城市规划专业硕士中,共有10人获得学业一等奖学金,20人获得学业二等奖学金;40人获得学业三等奖学金。韩晨阳等8名同学获2021届辽宁省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1.人才培养

实行双导师制,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以校内导师为主,聘请行业、企业内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或资深专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副导师。

2.教师队伍建设

导师队伍的选聘坚持严格的选聘标准与灵活的选聘机制相结合,重点考察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及培养研究生的经验和能力。重视“双师型”导师队伍建设,具有“双师型”教师资格的导师14人,占全部研究生导师的比例为64%。按照学科方向组成导师组,导师组由3-4名校内导师、2-3名校外导师组成。

3.科学研究

研究成果水平逐年提高,影响力显著提升。研究团队建设成效显著,解决了一系列重要的应用科学问题。已建成研究平台支撑作用逐步突显。获得较多科研课题立项,增加了学生参与高水平学术研究的学习机会。2021年城乡规划学科师生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3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28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2篇,建筑学科指定期刊目录论文11篇,处于省内同类学科的领先地位。

4.传承创新优秀文化

挖掘地方传统文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创新建设中,在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更新方面,形成了重大遗址保护与再生设计的完整方法,应用于盛京皇城、复州古城、石佛寺历史文化名村、新乐遗址等重要地方文物保护规划中。

5.国际合作交流

已建立每年对德国威斯玛大学、德国达姆施塔特大学、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日本熊本大学等国外高校的研究生互换交流机制。

五、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1.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进展及问题分析

1)师资队伍待优化。

师资队伍方面,骨干教师、导师队伍比较齐整,但仍存在人才队伍结构不均衡,“老中”年龄层次人数多,青年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

(2)科研产出待强化。

本学科在科研项目立项、科研经费获批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在科研产出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学术论文产出能力偏弱。

3)高水平、高层次人才依然欠缺。在引进人才方面,数量和结构层次方面不尽人意。受地域和经济环境等因素限制,在吸引高水平、高层次人才方面缺乏核心竞争力。

2.学位论文抽检情况及问题分析

2021年城市规划学硕士论文被抽检4篇。城乡规划学科高度重视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统筹做好论文预答辩、论文评阅、答辩等流程组织和管理,对论文的整体质量、撰写规范性和学术不端行为等方面严格把关,将学位论文抽检结果与指导教师下一年指导研究生数量相关联,建立奖惩机制,切实提高论文指导水平和学位授予水平。

六、改进措施

1)优化师资队伍。

加大后备人才的引进力度,尤其是优秀青年后备人才的引进,改变师资队伍“老龄化”现状,大力推动教师出国出境留学、访学、学术交流,拓展国际视野,加强国际交流,提升学科的国际影响力。

(2)强化科研产出。

努力创造条件,谋划建立国家级、部委级研究基地,实现科研平台的提质增效;继续推行科研奖励和资助措施,推动教师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产出标志性、代表性成果。

(3)引进和培养高水平人才并重。

制定高端人才培育和引进计划,集中现有人力、物力和财力,以崭露头角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为重点,充分利用学校和国家政策资源,争取造就和引进一批学术领军人物。

关闭

 

Copyright @ 2005 - 2022  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