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声学学会近日公布了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声景设计竞赛”的作品获奖名单。我院学生在本次竞赛中取得了优秀成绩,荣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全国大学生声景设计竞赛”由中国声学学会主办,面向全国高校全日制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及环境设计等在校学生,包括本科生和硕博研究生,旨在以创新多元的态度促进学科交叉研究,以创新化、复合化、应用化的视角,更好地挖掘和发挥“声景”对于健康的价值,将“声景”的理念融入人居环境的规划与设计。
第三届竞赛由同济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与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承办,主题为“声景与健康”。竞赛受到了全国高校师生的积极参与和广泛关注,近90所院校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参赛。经过组委会形式审查、同行专家初审,遴选21组作品进入答辩和复评环节。华南理工大学吴硕贤院士、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康健院士等来自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设计单位的9位专家担纲答辩评审,最终确定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7项、优秀奖4项。
我院教师张圆教授、郭斯文副教授联合指导的学生作品《打工人“快充”计划》荣获二等奖,《声境水缘:声景视角下大石湖区水声景优化与体验提升》荣获三等奖。依托于辽宁省一流课程《建筑物理2(声)》和《建筑设计4》的延伸教学,参赛学生在包括暑假在内的4个月设计周期里,针对竞赛命题,进行了深入的学习探索,完成了研究性设计的全过程,交出满意作品的同时,也提升了设计实践和技术创新的能力。祝贺所有获奖同学!
奖项信息
获奖作品1
方案名称:打工人“快充”计划
设计团队:刘美彤(建筑学2104)马越雯琪(建筑学2101)李昕蓉(建筑学2102)
指导教师:张圆 郭斯文
作品解读: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职场打工人似乎总是与时间赛跑,过载忙碌的工作让他们压力倍增。大部分的打工人,认为在职场中受到的压力程度过大,并且没有一个良好的疗愈自己的环境。因此,我们将职场打工人的缓解压力需求作为切入点,设计职场打工人“快充”计划,以沈阳金廊商圈华润大厦为场地选址,提供解决方案。调研显示,超半数存在加班压力、脑力过载和情绪负荷等问题。因此我们采用声景疗愈措施,通过空间声学设计、自然声引入、听觉与语音互动、智慧化技术等措施,运用恢复性环境理论作为支撑展开设计。
“快充”计划从多场景、个性化、智慧化三方面进行方案构想。方案分为四种模块:倾诉模块、悦谈模块、静心模块、冥思模块。通过细部构件变换和空间声学与智能技术支持,形成16种模块组合,可根据不同功能需求,适应各种原有场所空间设置。我们的设计愿景是希望通过声景疗愈让每个城市的职场打工人,都有与工作相伴的休憩放松解压空间,在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快速充电!
获奖作品2
方案名称:声境·水缘:基于声景视角的大石湖区水声优化与体验提升
设计团队:张慧杨(建筑学2102)欧阳可毅(建筑学2104)白青鹭(建筑学2101) 崔云婷(建筑学研2401)
指导教师:张圆 郭斯文
设计解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逃离都市喧嚣、寻求自然疗愈成为新趋势,自然风景区日益受到青睐。项目选址在有着丰富自然声景资源的本溪大石湖风景区,经过前期深入调研,我们发现大石湖风景区内声景同质化现象显著,游客体验趋于单一。为解决此问题,我们规划游览路线为开端、过渡、高潮与尾声四段,并每个段落中选取了游客密度高、声景资源丰富且水景具有代表性的关键节点,进行针对性设计。
开端节点引入风动羽翼科普装置,让游客在亲近自然中学习声景奥秘;过渡节点设莲池落音水雾装置,多重水声与跌水景观相映成趣,增强游客沉浸感;高潮节点打造飞瀑留声休憩空间,利用瀑布轰鸣,营造震撼心灵的声景体验;尾声节点则设计林间感官体验空间,以听觉为主,结合嗅觉、视觉与触觉,让游客在自然中彻底放松疗愈。我们希望通过声景的差异化打造与多层次设计为游客创造全新的体验,满足其身心疗愈的需求,为游客带来一场难忘的自然之声疗愈之旅。
撰稿人:张慧杨 刘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