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作为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与辐射东北亚的战略节点,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与发展基础。近年来,审视城市发展中的瓶颈,集中体现在“动力”“活力”“效力”方面的不足,这制约着城市文化整体、平衡、有序、健康地发展。地方营造是城市更新的内生动力,基于在地文化、生态空间、生活场景等区域性营造对城市文化发展具有驱动性作用。以强化地域文化、修复山水文化、优化创意文化为动力,提升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区域文化活力,实现宜居、特色、自信的综合文化效能,推动沈阳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建设,为国家东北工业城市文化复兴提供范例。
以特色区域为重点
突显城市风貌文化
梳理沈阳城市历史脉络,通过特色片区来承载城市风貌文化,重点营造体现工业文化、集市文化、体育文化等地域特色的城市片区,依此形成城市组团文化集聚区,通过精细化的城市设计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明相结合,突出城市特色名片。
连通蓝带绿网
打造休闲山水文化
融入自然是城市生态修复和永续发展的根本目标。以沈阳环城水系为骨架,连通社区绿地、道路绿地、城市公园、防护绿地、环城绿带、郊野山林、湖泊水面,完善城市蓝带绿网体系。通过生态环境资源的修复,建构从社区绿地到达郊野山林的连贯城市健康绿道网,彰显休闲山水文化。
利用工业遗存
加强“生活秀带”文化
工业遗存是沈阳作为老工业城市的特征标识。据不完全统计,沈阳市中心城区现存低效工业用地面积约53平方公里,占城乡建设用地比重约8%;有效利用工业遗存用地,对于优化城市区域结构、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创新产业用地使用具有极大潜力。工业遗存更新应包括遗产保护示范、文化创意体验、区域治理提升、绿地休闲活动等内容,通过设计赋能、点状带动、区域提升的“三步走”推进计划,实现城市文化区域空间转化,提升“工业锈带”成为“生活秀带”的创意文化。
市民需求导向
营造幸福社区文化
2021年,沈阳市印发《沈阳市老旧小区改造(园区内)三年行动工作方案》。经各地区全面梳理摸底排查,全市还需对先期改造标准较低、改造项目不全的1723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的最基本形式,也是迫在眉睫的问题。要通过充分的社区居民需求调研,依据“完整社区”理念,解决社区需求“短板”,重视“大社区”体系建设。通过引入社会资本等多种模式建立社区产业体系,完善“生活圈”划定,配套公共服务共享型组团中心,形成优势互补的“完整社区”集群。同时按照规模等级与现状条件,增配适老型、儿童友好型、公共休闲型服务产品和设施,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增强市民幸福感和获得感。
以城市街巷为纽带
提升环境创意文化
街巷是城市生活的空间和市民交往的纽带。通过编制《城市街巷设计导则》,对生活性街道的道路划分、交通组织、基础设施、城市家具、公共服务、适老设施、慢行体系等城市空间要素进行精细化引导和管控,方便居民使用,集聚人气和生活活力。以环境微改造为抓手,开展“环境共创”行动,邀请当地高校师生,与相关管理部门和社区合作,以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社区工作坊、专题设计竞赛等方式,提出更新改造方案,通过居民公众参与提出修改建议,选择出可实施的方案。这种具有公众属性的“环境共创”行动,有利于营建社区公园、口袋绿地、城市书房等城市公共环境的创意氛围和空间活力,展现城市环境的创意文化。
名词解释>>
“地方营造”(place-making)最初是一个用于城市规划和管理的概念。近年来,频繁出现在中国城市规划和乡村建设中,是指对某一个地方进行考察和评估后,制定相应的方案和措施,来改善当地的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一种综合性在地建设活动。
一座城,一家人,一家人就要一起创造未来;一句话,一个“金点子”,一个好建议,就是推动沈阳振兴发展的金钥匙,我们期待您的建议,与您共同擘画沈阳幸福美好新蓝图!
沈报全媒体记者:封葑
摄影:王雁
编辑:钟俊东
责任编辑:邸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