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研究生“活力再生与城市更新”规划设计竞赛
评审报道与获奖名单公布
2022年6月24日下午,天空淅淅沥沥的阵雨为炎热的夏日带来一丝清爽,竞赛组委会在沈阳红梅文创园原料库展厅举行了第一届研究生“活力再生与城市更新”规划设计竞赛的最终评审活动。本次竞赛从公布到评审经历了从金秋到酷夏,虽然由于疫情防控等不可抗力原因而推迟了一些时间,但依然感谢国内外各高校师生的耐心等待与支持理解。
竞赛概况
第一届研究生“活力再生与城市更新”规划设计竞赛由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WACA)主办,由辽宁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的辽宁省国土空间规划信息技术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承办,邀请国内外城乡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同学参加,为沈阳工业遗存更新出谋划策。
竞赛于截稿日期共收到107份有效投稿作品,作品来自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建筑大学、苏州科技大学、山东建筑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深圳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吉林建筑大学、广州大学、青岛理工大学、河北工程大学、河南农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湖南科技大学、鲁迅美术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排名不分先后)及沈阳建筑大学等22所高校。参赛同学大多为来自城乡规划学、建筑学、风景园林学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并且有几组为跨校联合设计。其中,二〇四地块参赛作品43份、铁西工人村地块参赛作品64份,大部分作品体现出了各校的设计风格与专业素养,有不同专业角度对于城市更新空间设计的理解,解题与立意新颖,思维开阔,表达合理且规范。
评审流程
本次竞赛评审分为初选和最终专家评审两个环节,全程所有作品均以编号形式体现(二〇四地块为A编号、铁西工人村地块为B编号),各环节均不显示作品参赛学校与人员信息,尽力保证公平公开公正(全程拍照与视频记录)。
最终评审邀请的专家为:严文复教授(沈阳建筑大学副校长、住建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城市设计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城市规划协会城市更新委员会主任委员)、黄勇教授(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院长、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秘书长)、韩飞处长(沈阳市自然资源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处)、孙明君总经理(沈阳红梅文创园)、李苑婷经理(沈阳万科),既代表了沈阳城市更新的学术与实践之声,也代表了辽宁省城市规划协会、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市自然资源管理者以及开发建设单位的期望之声。
评审历时4小时, 经过最终评审,共选出一等奖7份作品,二等奖20份作品,三等奖30份作品。(最终获奖名单见附表)
评审评图过程
评审研讨过程
竞赛总结与专家期许
各位专家通过评审认为本次竞赛从设计方案内容到图面布置均体现出当前城市规划专业研究生设计能力的较高水准,对于竞赛评审过程的公平性与组织形式的高效性专家给予了诸多赞许。
城市更新设计重在基本原理的理解与现状资源的利用。严文复教授作为评审主席高度认可竞赛选定的主题和方向,并希望未来可以以此为原点更多地推广沈阳的城市空间与文化。经过竞赛作品评审,严文复教授说,城市更新是城市空间发展的未来趋势,既具有较高的前瞻性也需要一定的技术性,了解城市更新的内涵与基本原理是竞赛设计的基础。城市更新设计核心理念之一就是方案设计上应最大限度的尊重现状基础,最大可能的利用现状资源,减少发展与现实的冲突。其次,竞赛的主题——“活力再生”旨在城市精神的回归,也要考虑地块的发展,设计上具有空间和时间双维度,策划上重视社会与经济双视角。因此,城市更新设计竞赛鼓励从多维度多视角对地块进行全方位的考量,而不仅仅是景观空间设计。从设计图面效果上,也鼓励有深度和广度地表达设计理念,而不是套用常规的设计模板。
城市更新设计重在人与人、人与城市和谐共处的探究。黄勇教授说,作为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WACA)秘书长很荣幸参加第一届研究生“城市活力再生与城市更新”规划设计竞赛的评审工作,增进学术交流和关注当下全球性城市与建筑问题正是WACA的协会宗旨。竞赛为进一步促进城市街区活力研究,引导学生探索新时代城市更新的设计方法和实施操作,促进城乡规划等相关学科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面向国内外高校城乡规划学、建筑学、风景园林学及相关学科的在读研究生开放。通过本次竞赛,我看到了对城市更新独到的理解,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
城市更新设计重在思维广度的发散与实际问题的解决。韩飞处长赞许竞赛评审过程的公平与公正,并认为不同类型的地块面对的城市更新问题都是独特的,这就需要在竞赛设计方案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参赛学生的思维广度,去设想可行可信的解决之道。但在设计思维之上,应该去深入了解法律、法规框架,并在不突破原则的条件下进行思考。城市更新设计竞赛看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有限的范围内以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去解决面对的空间问题,不仅在规划层面,也要注意建筑单体及运营策划等方面的可操作性。
城市更新设计重在设计能力的提升与核心理念的突出。孙明君总经理认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需要对现实市场有一定的了解,以提前增加对未来工作的适应性。并且提升基础设计能力是身为职业设计师生存的根本,需要在学习期间有意识的严格训练,了解城市规划领域相关的周边知识,包括但不限于建筑、结构、景观等知识。设计能力的提升也包括审美感的提升,有些最初看似异想天开的设计,但只要符合基本原理,并且设计的细节足够丰富,是有一定实现可能性的。其次,设计竞赛图面的表达应该突出重点,将设计的最核心问题与设计理念清晰地表达出来,通过富有逻辑的表达方式突出整体方案的优势特征。
城市更新设计重在对文保部门要求的重视与对人与社会问题的考虑。李苑婷经理重点介绍了本次竞赛对象的两个市文保单位的特点,提出很多设计没有注意到对于文保建筑立面保护的要求,这样就缺少了设计方案后续推进的可能性。城市更新设计不仅仅解决城市物理空间上的问题,还要基于对于社会现象的观察,进而深层次的考虑社会问题、经济问题与人的行为需求,重视城市设计的原点问题。作为城市规划专业的研究生,在学习阶段不仅要将知识体系更进一步完善,也要注重城市规划师的职业责任。
竞赛后续工作
竞赛后续将举行优秀作品展览,以展示各位参赛同学对于工人村历史遗存在城市更新环境下的发展思考。展览计划于8月末举办,地点在沈阳红梅文创园展厅,便于同学们进行参观学习。同时,展览也面向普通市民,让市民对于城市两个地块未来的更新发展有更好的憧憬与信心。
附图
一等奖作品展示:
铁西工人记,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李亚辉、赫兰秀、殷海立、许晟凡、张雪瑶、韩自强,指导教师:冷红、赵天宇、杜立柱
芳华重“溯”,集体演“忆”,广州大学,学生:李彦、林汉森、马泽锋、杨阳、崔杨、张运丰,指导教师:戚路辉
大院森林——从工人新村到文化客厅,同济大学,学生:韩宜洲、于子涵、梁新梅、李梓铭、贾月彤、周兰,指导教师:孙彤宇、李晴
院世界·逆空间,内蒙古工业大学,学生:胡园梦、冯竞萱、冯然、柳敏、宋鑫、宋心灏,指导教师:张立恒、白洁
超“集”街区-基于“永续活力发展”的工人村历史街区改造设计,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石骋、王家琦、许桐、沈素宇、曲涵嘉、殷强,指导教师:赵天宇、冷红、杜立柱
时光里的温情刻度,北方工业大学,学生:杜媛媛、史华祺、范美棋、周扬、郝嘉旌,指导教师:李婧
华胥之梦 · 代际共融——城市更新背景下沈阳市铁西区工人村老旧住区可持续更新与机变性设计响应,沈阳建筑大学,学生:卢浩文、王嫚麒、郭羿黎、王芷壹,指导教师:张龙巍
附表
获奖名单:(按作品名称首字母排序)
后续获奖证书将以下表中信息进行制作,如对信息有更正请于自发表时间起7日内告知,邮箱:2248374217@qq.com。
一等奖
获奖作品 |
获奖学校 |
获奖学生 |
指导教师 |
超“集”街区-基于“永续活力发展”的工人村历史街区改造设计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石骋、王家琦、许桐、沈素宇、曲涵嘉、殷强 |
赵天宇、冷红、杜立柱 |
大院森林——从工人新村到文化客厅 |
同济大学 |
韩宜洲、于子涵、梁新梅、李梓铭、贾月彤、周兰 |
孙彤宇、李晴 |
芳华重“溯”,集体演“忆” |
广州大学 |
李彦、林汉森、马泽锋、杨阳、崔杨、张运丰 |
戚路辉 |
华胥之梦 · 代际共融——城市更新背景下沈阳市铁西区工人村老旧住区可持续更新与机变性设计响应 |
沈阳建筑大学 |
卢浩文、王嫚麒、郭羿黎、王芷壹 |
张龙巍 |
时光里的温情刻度 |
北方工业大学 |
杜媛媛、史华祺、范美棋、周扬、郝嘉旌 |
李婧 |
铁西工人记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李亚辉、赫兰秀、殷海立、许晟凡、张雪瑶、韩自强 |
冷红、赵天宇、杜立柱 |
院世界·逆空间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胡园梦、冯竞萱、冯然、柳敏、宋鑫、宋心灏 |
张立恒、白洁 |
二等奖
获奖作品 |
获奖学校 |
获奖学生 |
指导老师 |
“健”景生情·康乐共居——基于“健康理论”的“公园式”居住社区城市更新设计 |
吉林建筑大学 |
葛思伽、张姝悦、范佳琦、刘锴、骆玉岩 |
吕静、杨柯 |
“新集体主义”时代下的共享合院——基于邻里模式下的和睦路工人村城市更新 |
中国矿业大学 |
谢玉虎、徐曜、丁善敏 |
孙良、林岩 |
“重铸”RECAST——沈阳市铁西工人村活力再生与更新规划设计 |
鲁迅美术学院 |
翟羽佳、邓颖倩、刘霁萱、孙志远、吴瑶 |
刘健、潘天阳 |
城印城西印迹——基于“城市触媒”理念的沈阳铁西工人村更新再设计 |
西北工业大学 |
杨云辉、李文强、张一鸣、宋婕、宋郭睿、谭景柏 |
杨卫丽 |
穿城织景,枕忆入梦——集体记忆之下多元复合的公共空间·204工人村活力重塑 |
沈阳建筑大学 |
邢倩、李婉莹、孙畅、高文佳、张佳祺、郭丽娜 |
刘万里、张帆 |
二零四·心灵庇护所——群际接触视角下沈阳大东区204工人村老旧住区可持续更新与设计响应 |
深圳大学 |
郑志如、郭铭、查仕旗、吴伟彬、唐一丹、隋馨慧 |
朱文健 |
归园田居——都市农业视角下沈阳和睦路工人村更新设计 |
西南交通大学 |
雷秋云、李匠、汪晴 |
汤西子 |
唤活追忆·生态再生——工人村活力再生与功能更新规划设计 |
沈阳建筑大学 |
王欢、曾碧盈、高昕 |
汝军红 |
慧聚一堂,智享未来。 |
中国矿业大学 |
赵濛、黄威豪、岳迪 |
常江、李昂 |
基于城市活力再生与更新下——新时代工人村提升幸福感的有机探索 |
沈阳建筑大学 |
包蕾、李松桦、张多、高岗、陈铉沁、孙鲁宁 |
汝军红 、汤煜 |
旧肌理 新邻里—基于空间叙事视角下沈阳大东区工人村活力重构设计 |
青岛理工大学 |
阙凌杰、张敏、孙莉梅、于斐、王冉、王大为 |
张洪恩、王润生 |
疗(辽)愈之场——基于“流体辅助”的沈阳工人新村活化设计 |
湖南科技大学 |
王雪、彭舟浩、任敏洁、张雯雯 |
柴凝、余翰武 |
十一坊·MOD街区 |
沈阳建筑大学 |
梁悦莹、杨济民、齐彤 |
袁敬诚、王晓军 |
市肆烟火——基于弹性介入理念的沈阳204历史街区城市更新设计 |
沈阳建筑大学 |
侯雅婷、吕丽杰、梁铮君、董婷婷 |
蔡新冬、宋岩 |
铁西叙事·源脉共生 |
青岛理工大学 |
徐思琦、梁睿、黄麒霖、栾慧琳 |
许从宝 |
夕拾朝花——社群协助理念下的沈阳204地块更新规划设计 |
山东建筑大学 |
张志豪、宫钰、李艳丽、于涵 |
齐慧峰、倪剑波 |
新青年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栗勇泽、李一鸣、徐铁昂 |
徐洪澎、吴健梅 |
一列驶向未来的火车 |
河南农业大学 |
欧俊强、刘振松、王思钰、陶奕、冯婉婷、柴傲雪 |
雷雅凯、刘保国 |
遇见黎明——基于活力再生视角下的工人新村改造设计 |
苏州科技大学 |
夏梦茜、夏芸、周君、王春晖、耿望斌 |
张曦、张芳 |
筑廊——活力再生与城市更新规划竞赛设计 |
北京建筑大学 |
刘清晨、刘鹏飞、王瑞、李旭洋 |
商谦 |
三等奖
获奖作品 |
获奖学校 |
获奖学生 |
指导教师 |
“钢”与“琴”-基于城市针灸理论的沈阳204工业基地规划设计 |
东北林业大学 |
许晓龙、张子璇、李成、白晓帆、方昊、张越 |
吴妍 |
“工”享时代,共“创”共生——基于触媒理论的沈阳大东区204项目改造设计 |
中国矿业大学 |
王风雨、高明惠、唐富垚 |
林祖锐、王诗琪 |
“旧底片,新铁西”——空间叙事视角下的工人村更新设计 |
中国矿业大学 |
谭志成、程硕、杨欣玫、魏文静、王青青、李康康 |
林祖锐、王诗琪 |
“生活”博物馆--基于时空叙事视角下的沈阳铁西工人村地段城市更新设计 |
中国矿业大学 |
贺钰焜、花晨、杨洋 |
孙良、李昂 |
“弈”然自乐——基于代际互助的沈阳市铁西区工人村片区城市更新 |
沈阳建筑大学 |
郑睿童、齐泽霏、郑莞清、侯佳慧、孙德健 |
付瑶 |
“振荡”OSCILLATION——铁西工人村改造 |
鲁迅美术学院 |
张君子、陈雨佳、肇启媚、张梦楠、刘博伦、郭大千 |
刘健、刘海明 |
“织补街区 焕发活力”——城市记忆下的204街区新旧空间融和更新设计 |
沈阳建筑大学 |
杨雨萌、徐淑媛、李连勋、黄奕阳 |
张帆 |
Terra Firma 故土——沈阳铁西工人村垂直社区的未来生活 |
河北工程大学 |
赵宏勋、高慧、李赛、罗天宇、卢锦、朱延龙 |
无 |
创新云桥——新与旧触媒空间网络城市更新设计 |
沈阳建筑大学 |
陈灵云、马子晴、商焕琪、吕芷菲 |
刘万里 |
都市绿环 · 记忆公园 |
沈阳建筑大学 |
李捷思、任俊桦、王乾、石潇铃、李家茜 |
孙洪涛 |
分时 院落——基于品质提升的铁西工人村公共空间景观规划设计 |
鲁迅美术学院 |
尹府凤、何闻汐、郭凯龙、张淮婷、杨博茹、闻景楠 |
金常江、王蓉 |
共享生境——基于代际互助的单位社区更新改造 |
中国矿业大学 |
李梓萱、胡润莹、丁鑫鑫 |
常江、邓元媛 |
归乡·故里 |
中国矿业大学 |
李柯染、徐鑫、方天宇 |
林岩、孙良 |
后疫情视角下城市社区营造体系下的沈阳204地段城市更新 |
北京建筑大学 |
陈一涵、许卓凡、张宇廷、李耀 |
王晓军 |
恍若隔世 |
沈阳建筑大学 |
杜庆、沈泽群、陈明达 |
孙洪涛 |
基于文化传承感知的智慧共享城市设计 |
沈阳建筑大学 |
邢安东、王凯、姜威 |
侯静 |
记忆·组构·重生——时间叙事视域下工人村空间更新 |
合肥工业大学 |
尹书红、丁邵传、徐亮 |
陈丽华 |
江山如舊——铁西工人村设计改造 |
北方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赵旭丹) |
崔怡冉、乔莉、于天禾、赵旭丹、刘颖达 |
彭历、李婧 |
旧憶新聲 |
沈阳建筑大学 |
李盛伟、宋凤玲、董丁帅、吕成、张凯馨、仝佳静 |
袁敬诚、王晓军 |
旧院新生计划——基于场域理论的沈阳大东区二〇四地块活力再生规划设计 |
沈阳建筑大学 |
王星月、王鑫桐、王旸、董艺南 |
蔡新冬、宋岩 |
黎明破晓,2030计划——基于模块化设计的沈阳工人村绿色更新 |
西南交通大学 |
吴冰瑕、刘阳、刘楠、张家帅 |
杨钦然 |
陌上“云”城,时空再叙 |
沈阳建筑大学 |
苗晨声、王博勋、周玥琦、方靖文、张庭臻、高榕 |
袁敬诚 |
暖色黎明,烟火未来 |
中国矿业大学 |
齐馨、李晗、熊域逍 |
邓元媛、常江 |
铁西激活计划——基于主客共建共享理念的城市更新设计 |
青岛理工大学、山东建筑大学 |
王胜铉、杜宇佳、周茜、焦壮青、王势超、李喆 |
许从宝 |
蜕·变——沈阳铁西工人村活力更新设计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臧宝锴、杜艺、刘小强、马严晨、袁敬洋、郭超芳 |
高长征、陈萍 |
寻旧梦·获新生——基于基于遗产保护+传承记忆+更新提升的工人村保护规划设计 |
北京建筑大学 |
姜鹏飞 、王啸宇 、吴岩鹏、李世喆、王宝玉 |
晁军、肖东 |
寻味往村·承接织新——基于景观叙事理论解构沈阳铁西工人村街区更新改造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安心怡、张雨秋、房子瑞、谭亦宸 |
徐洪澎、吴健梅 |
延脉·续生——基于空间叙事理论的铁西工人村地块活力再生设计 |
合肥工业大学 |
丁冉燃、曾国藩、刘雨晴、康婧妍、刘豪 |
顾大治 |
忆长子情怀 游工厂大院 |
沈阳建筑大学 |
宋颖、张世楠、王思涵 |
赵伟峰 |
咱们的折叠社区 |
沈阳建筑大学 |
陈苗、耿霄、王婵玉、陶鑫益、文雨舟、王思宇 |
袁敬诚、王晓军 |
图文排版:王舒宁
责任编辑:王舒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