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工作者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中国建筑学会授予7位“典赞·2022科普中国”建筑领域科普人物称号。我校张伶伶教授获此殊荣,为学校的科普事业和建筑科研成果宣传形成积极的影响。
张伶伶教授以多年积淀的区域建筑学理论研究为指引,在建筑、规划、景观、生态、文化领域全面拓展,依托国家级重大研发课题和国家战略建设项目,有效实现了建筑绿色技术成果的普及推广与转化,取得巨大的示范效果。他主导了国内最大高校综合性建筑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被授予中国建筑学会科普教育基地及省市两级青少年科普基地。他常年以讲座、访谈、撰写文章书籍等多种形式开展了大量科普工作,为我国建筑科普事业作出突出贡献。
学科教育探索
张伶伶教授在长期的教学经历中,对建筑创作和建筑教育有了深刻的认识,他认为,建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作为一名合格的建筑学知识的传播教育者,既要有真正的建筑设计职业实践,又要有深刻的建筑理论思想。产、学、研三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成为了张伶伶教授长期以来坚持的育人理念和工作方法。张伶伶教授倡导探索实验性教学,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理性思维培养和创造性训练,强化学生价值取向、艺术修养、意志品质的综合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他注重以“传帮带”的方式培养青年教师,不但传习专业经验,更在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教授如何做人。
科普场所建设
张伶伶教授主持推动国内最大综合性高校博物馆——沈阳建筑大学建筑博物馆、东北木构建筑集大成者——辽宁奉国寺,成为中国建筑学会科普教育基地,在筹划、建设、申报、策展等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他的辛勤付出,体现了他对推动学科科普场所建设的决心。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发展极大地提升了建筑科普场所环境,合理规划科普专区,融合多种先进科普设施,实行全年对公众开放,每年接待社会各界参观学习的群众人数超10万人次。科普教育基地尤其对我国建筑发展进行全面展示,各界群众通过对各建筑科普专区的参观,可以了解建筑历史、建筑技术、建筑文化等相关知识,在观展教育中,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强化了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科普宣传活动
张伶伶教授通过多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不断总结科研成果,在国内外各学术平台、网络媒体、博物馆开展科学普及与交流工作,以多元化的科普形式和科普素材不断传播建筑创作论、区域建筑学、辽东湾十年等理论与实践成果。张伶伶教授曾多次接受辽宁省电视台专访,他发表的文章多次被辽宁日报、沈阳日报等媒体转载,每年的博物馆日,他会现身沈阳建筑大学博物馆,身当志愿者,为参观者讲解建筑知识,为社会群众答疑解惑。
近期,张伶伶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建筑文化的“物化”:营建历史与现实的共同家园》被光明日报整版刊登,得到社会广泛赞誉。
运营维护:新闻中心
材料来源:建筑与规划学院
排版审核:张森
校对审核:王希 韩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