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张龙巍 出生年月:1982.1 职称:教授
教育背景:
2001.9-2006.7,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专业,获建筑学学士学位
2006.9-2009.7,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
获建筑学硕士学位
2010.9-2016.7,中国科学院大学生态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
1. AI辅助建筑设计
2. 寒地绿色建筑设计
3. 建筑数字技术
4. 大空间公共建筑设计
学术论文:
1. 张民意,黄勇,张龙巍*,白晓伟.寒地全民健身中心空间效能评价与实证研究[J].建筑学报,2024.
2. 张民意,黄勇,张龙巍*,白晓伟.基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寒地全民健身中心优化策略研究[J].建筑技艺,2024.
3. 王思涵,黄勇,张龙巍. 代际共融理念下工业遗产空间更新设计策略研究——以东三省兵工厂硫酸厂旧址为例[J].华中建筑,2024.
4. 康馨予,张龙巍*,任晓涵,战莹. 基于镶嵌几何理论的建筑表皮材料溯源与演进[J].建筑技艺,2024.
5. 任晓涵,张龙巍*,康馨予,战莹. 基于仿生原理的建筑柔性折叠表皮适应性设计研究[J].建筑技艺,2023.
6. 李坤祥,张龙巍*,鞠瑞馨,王婧雯.刘雨杰铁路客站枢纽地下集散空间活化策略研究[J].城市建筑空间,2023.
7. Longwei Zhang *, Chao Wang, Yu Chen,Lingling Zhang.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the Shape of Large-Space Buildings Dominated by Solar Energy Gain in the Early Design Stage[J]. Frontiers in Energy Research,2021
8. Longwei Zhang*,Lingling Zhang,Yuetao Wang. Shape optimization of free-form buildings based on solar radiation gain and space efficiency using a multi-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 in the severe cold zones of China [J]. Solar Energy,2016
9. 张龙巍,隋金廷,吕宵,郭昌锋. 基于日照性能分析与遗传算法的 BIPV 曲面幕墙设计研究[J]. 建筑学报,2019
10. 张龙巍,王超,陈宇,陈雪松. 基于参数化的体育场光伏罩篷设计研究[J]. 建筑学报,2019
11. 张龙巍,陈冉,陈宇,张伶伶. 寒地气候区高大空间建筑围护体系模块化设计策略 研究[J]. 工业建筑,2021
12. 张龙巍,张伶伶,王超,夏柏树. 北方地区高大空间公共建筑绿色设计研究[J]. 工业建筑,2019
13. 张博,张龙巍*,陈宇,王超. “平疫结合”理念下体育馆庇护单元模块化设计策略研究[J]. 建筑技艺,2022
14. 隋金廷,张龙巍*,王超,陈宇. 基于日照分析的机场航站楼BIPV屋面形态拓扑优化研究[J]. 建筑技艺,2022
15. 李晋阳,黄勇,张龙巍*,陈磐.寒地全民健身中心空间布局与自然通风性能相关性研究[J]. 建筑技艺,2022
16. 10.李晋阳,黄勇,张龙巍*,张民意. 基于寒冷地区气候适应性的大空间建筑形体优化设计——以辽东湾邮轮码头客运中心为例[J]. 工业建筑,2021
17. 张龙巍,张伶伶,黄勇. 数字技术下的大空间建筑围护体系优化[J]. 沈阳建筑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18. 张龙巍,黄勇. 数字技术下的建筑形体环境适应性拓扑优化[J]. 城市建筑, 2017
19. 黄勇,张龙巍. 参数化设计与建筑创作完成度[J]. 新建筑, 2015
20. 黄勇,张东旭,张龙巍. 当代体育建筑的技术表现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能耗敏感度分析的寒地大空间建筑形态拓扑优化研究”, 2020-2023,排名第一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腔体置入的寒地全民健身中心改扩建集成设计研究”,2023-2026,排名第二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寒地大空间公共建筑绿色设计理论与方法”,2018-2022,排名第四
4.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北方地区高大空间绿色设计新方法与技术协同优化”,2016-2020,排名第八
5.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基于山地条件和四季运营的非竞赛场馆及附属设施设计参数分析与验证”,2018-2020,排名第四
6. 住建部科技计划项目“寒地大空间公共建筑绿色集成技术”,2017-2019,排名第一
7.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人工智能的寒地建筑自适应表皮设计研究”,2024-2026,排名第一
8. 辽宁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基于人工智能的寒地大空间建筑包络调控设计方法研究”,2024-2026,排名第一
9. 中国建设教育协会教育教学科研项目“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的低碳建筑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23-2026,排名第一
10.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参数化方法的寒地大空间建筑围护体系模块化设计研究”,2018-2020,排名第一
11. 辽宁省教育厅科技项目“‘新基建’机遇下辽宁智慧建筑性能优化设计策略研究”,2020-2022,排名第一
12. 辽宁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空间效率导向的大空间公共建筑非线性形态优化研究”,2017-2019,排名第一
13. 沈阳市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基于数字孪生的辽沈地区大空间公共建筑绿色表皮性能化设计研究”,2021-2023,排名第一
14. 辽宁省教育厅科技项目“基于神经网络技术的北方体育馆建筑能耗预测研究”,2019-2021,排名第二
15. 辽宁省教育厅科技项目“寒地大空间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新方法与技术应用研究”,2018-2018,排名第三
16.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动态拓扑的寒地人居微环境景观质量体系研究”,2016-2018,排名第二
17. 辽宁省教育厅科技项目“低能耗目标下辽宁大型火车站候车空间形态设计模拟优化研究”,2019-2021,排名第四
18.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神经网络的北方地区高大空间建筑自然通风性能优化研究”,2019-2021,排名第五
19. 辽宁省教育厅科技项目“辽宁省城市运河绿地系统低影响开发模式下的景观规划策略研究”,2020-2022,排名第五
个人荣誉:
2024年,荣获沈阳建筑大学“三全育人”先进个人
2024年,荣获沈阳建筑大学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
2023年,荣获沈阳建筑大学“先进工作者”
2023年,荣获沈阳建筑大学“优秀教师”
2022年,荣获沈阳建筑大学“先进工作者”
2021年,荣获沈阳建筑大学优秀班主任
2020年,荣获沈阳建筑大学优秀班主任
2020年,荣获沈阳建筑大学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
2019年,荣获沈阳建筑大学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
2017年,荣获沈阳建筑大学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
2017年,荣获沈阳建筑大学优秀教师
2016年,荣获沈阳建筑大学优秀班主任
2013年,荣获沈阳建筑大学优秀教师
2013年,荣获沈阳建筑大学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学术兼职:
沈阳建筑大学东北滨水城市研究院副院长
辽宁省区域建筑学与寒地人居科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通讯评审专家
中国建筑学会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建筑学会计算性设计专业委员会委员
教学及科研获奖:
教学获奖:
2024年,指导学生获第十六届全国高等院校“思维尔杯”数字城市创新应用大赛二、三等奖
2024年,指导学生获第十届辽宁省“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三等奖
2024年,指导学生获第三届辽宁省工业遗产改造与保护创新设计大赛三等奖
2024年,指导学生获第五届辽宁省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个人二等奖、团体三等奖、优秀指导教师三等奖
2023年,指导学生获第三届肆城研究生学术论文一等奖
2023年,指导学生获第三届肆城建筑学研究生联合设计竞赛二、三等奖
2021年,指导学生获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WACA)研究生“活力再生与城市更新”规划设计竞赛一等奖
2019年,主持编写建筑学教案获全国高等学校建筑设计优秀教案
2019年,指导学生获全国高等学校建筑设计优秀作业
2018年,指导学生获世界高层建筑与都市人居学会(CTBUH)国际高层建筑设计竞赛第一名
2017年,指导学生获全国高等学校建筑设计优秀作业
2017年,指导学生获UIA霍普杯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优秀奖
2015年,指导学生获全国高等学校建筑设计优秀作业
2014年,参与编写建筑学教案获全国高等学校建筑设计优秀教案
2014年,指导学生获全国高等学校建筑设计优秀作业(二项)
2014年,指导学生获UIA霍普杯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三等奖
2014年,指导学生获全国高等院校斯维尔杯BIM软件建模大赛全能一等奖和优秀指导奖
2014年,指导学生获中英高校建筑学生工作坊一等奖和最佳保护奖
2013年,主持编写建筑学教案获全国高等学校建筑设计优秀教案
2013年,指导学生获全国高等学校建筑设计优秀作业
科研获奖:
2024 年,辽东湾大剧院,获沈阳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一等奖,排名第五
2019 年,辽东湾体育中心,获全国行业优秀勘察设计优秀(公共)建筑设计一等奖,排名第五
2019 年,大连理工大学辽东湾校区图书信息中心绿色技术集成应用研究,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七
2019年,基于数字技术的寒地大空间绿色建筑空间形态优化设计方法,获辽宁省土木建筑科技创新二等奖,排名第二
2021年,基于数字技术的大空间建筑模块化建构方法研究,获辽宁省土木建筑科技创新三等奖,排名第四
2016年,辽东湾红袖体育中心,获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入围奖(三等奖),排名第六
2016年,基于参数化控制的体育建筑集约化研究成果,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四
2015年,辽东湾体育中心修建性详细规划,获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城市规划类)表扬奖,排名第七
2014年,辽东湾体育中心,获辽宁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排名第六
2014年,辽东湾体育中心修建性详细规划,获辽宁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二等奖,排名第七
2014年,新型城镇化中的新工业区与城镇的软化连接模式研究,获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十
2010年,盘锦辽滨水城概念规划与总体城市设计,获辽宁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二等奖,排名十五
邮箱:z_lw@sjzu.edu.cn